
牡丹亭
《牡丹亭还魂记》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(剧本),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(1617年)。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,竟伤情而死,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,人鬼相恋,最后起死回生,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。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,与《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、《感天动地窦娥冤》、 《长生殿》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。
-
第一出·标目
第二出·言怀
第三出·训女
第四出·腐叹
第五出·延师
第六出·怅眺
第七出·闺塾
第八出·劝农
第九出·肃苑
第十出·惊梦
第十一出·慈戒
第十二出·寻梦
第十三出·诀谒
第十四出·写真
第十五出·虏谍
第十六出·诘病
第十七出·道觋
第十八出·诊祟
第十九出·牝贼
第二十出·闹殇
第二十一出·谒遇
第二十二出·旅寄
第二十三出·冥判
第二十四出·拾画
第二十五出·忆女
第二十六出·玩真
第二十七出·魂游
第二十八出·幽媾
第二十九出·旁疑
第三十出·欢挠
第三十一出·缮备
第三十二出·冥誓
第三十三出·秘议
第三十四出·诇药
第三十五出·回生
第三十六出·婚走
第三十七出·骇变
第三十八出·淮警
第三十九出·如杭
第四十出·仆侦
第四十一出·耽试
第四十二出·移镇
第四十三出·御淮
第四十四出·急难
第四十五出·寇间
第四十六出·折寇
第四十七出·围释
第四十八出·遇母
第四十九出·淮泊
第五十出·闹宴
第五十一出·榜下
第五十二出·索元
第五十三出·硬拷
第五十四出·闻喜
第五十五出·圆驾
《公孙龙子》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。据《汉书.艺文志》记载,《公孙龙子》原有14篇,后来多数散失。《隋书。经籍志》只在“道家”下列《守白论》。现存的《公孙龙子》一书只有6篇,保存在明代的《道藏》中,该书流传情况复杂,宋代以后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,认为今本《公孙龙子》是晋朝人根据零碎材料编纂起来的,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先秦《公孙龙子》的本来面目。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。
《文心雕龙》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(xié)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、结构严密、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,成书于公元501~502年(南朝齐和帝中兴元、二年)间。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、“体大而虑周”(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诗话篇》)的文学理论专著。全书共10卷,50篇(原分上、下部,各25篇),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,兼采道家,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,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,“经书”是文章的典范。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“才”、“气”、“学”、“习”四个方面。
《西汉演义》 与《东汉演义》原名《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》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所著小说。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项羽、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。描绘了项羽、刘邦、张良、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形象。
《幻中游》,孤本小说,(清.步月斋主人 乾隆三十二年刻本)书写明代史实,反映魏忠贤专权,刚直不阿的石峨一家的悲欢,其中忠臣孝子、烈女节妇、良师信友、义仆贤妓、无不悉备、俾看官可以启其善念,遏其邪心,较之偷香窃玉之态,闺阁床笫之言,大有异处。
《温病条辨》,清代吴瑭(鞠通)著(1798年),为温病通论著作。该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,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,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,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。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,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,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,故《温病条辨》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。